
美国各军种近期接到指令,向北极圈内秘密集结兵力。代号“末日飞机”的E-4B空中指挥机多次逼近格陵兰岛领空,配合海军陆战队在格陵兰岛美军基地的扩建行动。
特朗普公开宣称“百分百会得到格陵兰岛”,甚至威胁动用军事力量将其变为“美国第51个州”。
这一行动引发丹麦强烈抗议,格陵兰岛民众举着“我们不是筹码”的标语走上街头。
中国外交部罕见以“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”身份发声,强调必须遵守《联合国宪章》规则,明确反对单边强权逻辑。
这场围绕世界最大岛屿的争夺,已成为检验国际秩序规则的试金石。
格陵兰岛的归属争议并非突发事件。特朗普在2019年提出购买该岛被拒后,于2025年重启计划并升级为系统性行动。
其长子小唐纳德以“私人考察”名义登岛,美国副总统万斯紧随其后,以“安全合作”为由访问格陵兰美军基地。
这些行动配合军事部署同步推进,美军扩建格陵兰岛北部的图勒空军基地跑道至3000米,使其可起降B-52轰炸机,并新增容纳2000名士兵的营房。
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,此举旨在确保美国对北极航道和稀土资源的控制权。
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远超普通领土。该岛储存全球10%的淡水资源,地下埋藏约500亿桶石油和占全球储量18%的稀土矿,其中钕、镝等元素是制造电动汽车和军用装备的核心材料。
随着北极冰盖加速融化,连接欧亚与北美的西北航道通航时间从每年3个月延长至6个月,未来可能取代巴拿马运河成为主要贸易通道。
控制格陵兰岛等于扼住未来航运与资源命脉。
美国的扩张意图遭到多方抵制。丹麦议会虽通过《美丹防务协议》允许美军自由出入格陵兰岛,但引发自治政府强烈反弹。
格陵兰总理穆特·本特森公开指责丹麦越权,“谁带枪踏上这片土地应由我们决定!”岛上85%居民反对加入美国,仅6%支持。
2025年3月格陵兰议会选举中,四大政党组成“独立联盟”,推动脱离丹麦管辖。
这种独立意愿因特朗普施压反而强化,当地媒体称“美国把独立进程加速了100倍”。
丹麦的处境凸显小国困境。作为北约成员国,丹麦60%的国防装备依赖美国供应。
俄乌冲突后,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部署“口径”巡航导弹,迫使丹麦接受美军进驻格陵兰岛以换取保护。
但协议规定美军在岛活动无需提前告知丹麦,仅需事后报备,丹麦防务权已名存实亡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企业获得格陵兰资源开发优先权,而丹麦曾以同样理由指责俄罗斯“掠夺资源”。
中国在此次争端中采取规则制衡策略。交部声明强调“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”,直指美国单边行动违反《联合国宪章》。
中方将自身定位为“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”,通过参与北极科考和“冰上丝绸之路”合作,树立和平开发北极的标杆。
这一立场获得欧洲多国隐性支持,法国公开声援丹麦,德国加速推进防务自主化,北约内部对美态度分裂加剧。
经济依赖制约格陵兰独立步伐。丹麦每年向格陵兰提供41亿丹麦克朗财政补贴,约占当地GDP的50%,相当于每名居民年获1万美元。
若完全独立,格陵兰需自行承担百亿美元级基建缺口,尤其在国防领域。
尽管84%居民支持独立,但45%明确表示若生活水平下降将撤回支持。
这种矛盾使独立进程可能延续10至15年。
美军基地扩建暴露地缘博弈本质。图勒基地改造计划耗资12亿美元,旨在监控俄罗斯“北风之神”核潜艇在北极航道的活动。
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嘲讽丹麦“为防狼把家门交给熊”,暗示美国威胁大于俄罗斯。
格陵兰民众的现实生活已被裹挟,因纽特渔民的雪橇队与美军装甲车同在冰原并行,破冰船汽笛声与运输机轰鸣交织。
这场争夺的本质是两种国际秩序观的对抗。美国遵循“实力即真理”逻辑,试图通过军事存在和协议漏洞重塑版图;中国主张以《联合国宪章》框架协商解决争端,维护主权平等原则。
格陵兰岛的最终归属,将决定21世纪地缘政治规则走向丛林法则,还是文明共识。
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