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0月22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《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新闻发布会。张壮 拍摄
今年8月,省委书记黄坤明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时指出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、正在“破土而出”的主导技术、重磅产业,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,广东必须以责无旁贷的勇气锐气抢占制胜这一新赛道。
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,以人工智能驱动“广东制造”向“广东智造”跃升,近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。
《行动方案》围绕强化关键供给、促进应用推广、构建支撑体系、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,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、智能化跃升,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10月22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《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新闻发布会,介绍《行动方案》相关情况。
将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
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区,产业体系完备,应用场景广阔,市场空间巨大。一方面,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,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/8,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、绿色石化、智能家电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,为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提供了“试验场”。另一方面,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,构建了以华为昇腾生态、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为代表的全栈式产业链,一大批工业大模型、工业智能体迭代升级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“新引擎”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“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”。广东以“千模赋能百行”为牵引,聚焦电子信息、智能家电、汽车、机器人等优势行业,建设一批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。推动建设工业领域数据集和工业知识语料库,加强工业数据开发利用。发挥省市合力,通过“算力券”等政策工具,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。培育一批具有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的高价值工业智能体,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择优予以支持。依托核心软件攻关工程、先进装备攻关计划、工业互联网协同赋能行动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重点工业软件、智能装备、工业互联网平台迭代升级。
此外,在优化工业人工智能要素保障方面,广东依托省市产业发展、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,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领作用,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的融资服务,打造“粤智贷”品牌矩阵。
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广东有基础有条件,有信心做大做强。诚挚欢迎广大企业家、科学家、投资者、创业者、劳动者到广东共享机遇,带动更多先进技术、创新项目和优秀企业在广东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我们将竭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。”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表示。
解决“怎么应用”“找谁改造”核心问题
新兴技术最终的落脚点是价值落地,而价值落地离不开供需精准对接。
曲晓杰介绍,为解决制造业企业对于人工智能“怎么应用”“找谁改造”的核心问题,广东正积极开展多项工作。
“在建立培育对接机制上,去年底,我们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建设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依托线上技术平台和线下推广载体,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一站式服务。”曲晓杰介绍,接下来,将联合促进中心建立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产品和服务场景的培育和对接全流程工作机制,分行业分领域征集发布人工智能场景“需求清单”和产品服务“供给清单”,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壁垒,从“给政策”向“给机会”迭代,为供需对接提供精准指引。
创新载体是技术攻关的“加速器”,也是产业生态培育的“孵化器”。
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迪云介绍,目前,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,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,8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;拥有各类省级平台近200家,包括4家省实验室、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、1家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,以及190多家省重点实验室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、新型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。
其中,支持鹏城国家实验室建设“鹏城云脑Ⅲ”,加快推动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,支撑6G超宽带通信、AI算力生态等国家战略;支持龙头企业建设AI开放创新平台,在先进算法、硬件产品、行业赋能等各细分领域取得系列成果;建设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,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、整机设计、智能控制与智能应用等技术创新领域,推动重载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推广;完成福田实验室组建工作,以智能家居机器人为应用场景,重点突破具身智能感知、移动、决策、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;支持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;等等。
“这批平台的顺利落地,有效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工程技能型人才落户广东,开展科研活动。”李迪云表示,将继续按照《行动方案》的任务部署,持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,在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产业孵化方面的发挥积极作用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良好支撑。
省属国资国企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
近年来,广东省属国资国企全力实施制造业投资五年倍增计划,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通过“自己干、合作干、参与干”,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,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广东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吕宁介绍,在抓好关键供给方面,将33个“人工智能+”项目纳入拓新工程,通过“一项目一方案”将支持政策精准滴灌至项目团队,环保集团无人矿山装备、广东建工控股集团智能检测机器人等已进入推广应用。加快省数据集团组建,加强数据资源整合,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。制定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工作方案,加大产业投资力度,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超200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。
在抓好场景应用方面,制定场景应用建设清单,在制造、交通、能源等8个重点领域构建系列高价值应用场景,协同合作伙伴打通“人工智能+”“最后一公里”,一批无人化、智能化装备已在机场集团、交通集团、能源集团的物流、收费、巡检等场景开展应用。梯度培育智能工厂,加快建立“咨询诊断—改造升级—验证评估”的数转智改工作管理体系,开展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工厂建设贯标活动,持续打造标杆示范。
在打通产学研用方面,积极打造智能工业园区,重点围绕智能环保装备、智能建筑装备、高端真空装备、高分子薄膜材料等先进制造业,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升级。加速“一场两平台”建设,广晟控股集团牵头的广东省具身智能训练场,场地建设、场景搭建、生态构建等工作稳步推进;恒健控股公司牵头的广东省先进装备(设备)产业科技创新应用中心,明确了14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攻关方向;广新控股集团牵头的广东省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应用中心,AI赋能平台已启动建设。
在构建投资矩阵方面,目前已形成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、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基金群,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,投资项目52个。比如,粤科金融集团成立人工智能方向科研机构联盟,签约总规模近30亿元的5支成果转化基金,聚集近120个人工智能项目。恒健控股公司正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,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布局。
吕宁表示,省属国资国企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和“人工智能+”专项行动,加快成为应用场景的转化者、产业生态的培育者和智算资源的供给者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|温柔
【实习生】张壮
【本文责编】郭芳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李拉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李芳宇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