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赫德:清政府海关的改革者,背后真相如何?
在赫德的故事中,世人的评价褒贬不一,有人赞誉他为廉洁公正,也有人对他的行为心存疑虑。
19世纪70年代末,清政府海关的税收飙升至3000万两白银,是赫德加入之前的四倍;他执掌海关期间,腐败案件大幅减少,堪称一大亮点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赫德身上也有一些让人难以忽视的疑点,尤其是在他出差时,曾报销一份价值不菲的房租单据,这引发了众多质疑:赫德到底是一个廉洁的官员,还是另有隐情?
赫德的形象为何存在分歧?
展开剩余85%赫德的形象,始终笼罩在“褒贬参半”的阴影下。英国媒体曾称他为深深爱着中国的英国人,起初他在英国驻华使团工作,后来受到清政府的青睐,加入了海关。
赫德的45年任期对于清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但这影响究竟是好是坏,至今仍有争议。有观点认为,赫德推动了清政府向现代化迈进,协助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,在北洋水师的筹建、海关的运作等方面贡献良多。
甚至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,赫德还用了三年时间学会了中文,并在清朝衰弱之际,出版过一本《中国即将崛起》的书籍,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强大。
然而,赫德最著名的贡献无疑是他提出的“高薪养廉”政策,这一政策至今被视为他的一项重要功绩。
“高薪养廉”政策的实施与成效
“高薪养廉”字面意思就是通过高薪来培养廉洁的官员。在清朝,官员的薪酬普遍偏低,康熙年间,曾有御史赵璟对皇帝上奏说:“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”,甚至有官员自曝,二十多年收入的一半是通过收受贿赂获得的。
赫德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“高薪养廉”的政策。比如,验货员的年薪在600到2400两白银之间,这一薪资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官员的收入,最低的验货员年薪也比六品官员还要高。
除了高薪,赫德还提出了“养老储金”制度,官员在任职期间积累的养老储金与他们的年限和表现挂钩,工作年限越长,储金越多。相反,如果出现腐败行为,将严格惩处,零容忍。
这种制度的效果显著,在实施的30年间,海关系统中仅爆出5起腐败案件。同时,由于清政府不再受腐败影响,海关的税收也迅速增长,直逼此前的数倍之多。赫德在当时无疑是清政府的“宠儿”,不仅官员喜欢他提出的高薪政策,清政府也对他极为看重,甚至恭亲王奕忻也曾称:“要是再来100个赫德,那该多好!”
赫德似乎成为了职场上的典范,谁不爱一个既能提供高薪又能有效治理腐败的领导呢?
赫德的双面性:高薪与疑云并存
然而,赫德的这些辉煌成就背后,却也有许多人不为人知的细节。赫德的一些行为和决策,逐渐让人对他的“廉洁形象”产生了疑问。
首先,赫德在清政府任职期间,见证了中国多次遭遇列强侵略。其次,赫德主持海关期间,许多海关的法规被批评为“越权”,而且他采用的管理制度与英国的做法惊人相似。
最令人关注的是,赫德在收入上的一些细节。1878年,赫德前往法国出差,回来后他提交了一份高额的房租报销单据。这份单据显示,他在法国租住的花园洋房租金高达5万法郎,时间为半年,这个租金远超当时清政府在伦敦使馆的租金(仅为2.5万法郎/年)。如此豪华的居所,赫德究竟住得起吗?
更让人惊讶的是,赫德曾提到他的年薪为4000英镑,而在1885年,他接到了英国政府提出的2.5万英镑年薪的工作邀请。这一薪资水平已经高得离谱,超出了许多英国内阁大臣的收入标准。然而赫德拒绝了这个“橄榄枝”,并在与妻子的通信中透露,自己更倾向于留在清政府,因为他在清政府的薪水显然要更高。
如此一来,赫德年薪4000英镑的说法就显得相当可疑,而清政府是否真给赫德支付超过2.5万英镑年薪,也让人产生了疑问。毕竟,即便是当时英国的薪水水平,2.5万英镑年薪也远超一般职位的待遇。
赫德的“副业”与清廉形象的背离
赫德的这些疑点引发了人们的猜测。有些人认为赫德可能有“副业”,例如参与经商,进而获取额外的收入。但这个猜测并非没有依据。然而,赫德在海关任职时,明确规定官员不得经商。若他自己破坏这一规定,岂不是自打自己的脸?
赫德在海关工作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视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可能违反自己的规则。作为制度的设计者,他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漏洞来谋取私人利益。而他高额的房租和拒绝高薪的事情,也足以让人怀疑他的廉洁性是否真如表面那样无可挑剔。
有研究者曾指出,有些资本家喜欢通过查阅下属的报销单据,来挖掘其中可能的漏洞,进而揭示人性中的贪欲。赫德的房租单据是否也是如此,值得我们深思。
结语:赫德的真实面目
赫德作为清政府海关的掌门人,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无可否认,但他的“廉洁”形象仍然值得我们深思。细节中的不合理之处,是否揭示了他另一面不为人知的真相?他真的是一位廉洁的官员,还是只是在制度的漏洞中游刃有余?这些疑问,或许永远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,但赫德的故事,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